山西運城一般簡稱為“運”,因為“鹽運之城”而得名,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(fā)祥地之一,華夏民族的很多的始祖黃帝、炎帝等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,小編今天在這里分享一幅游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主題手抄報,有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一起畫一畫。
游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手抄報繪畫方法
1、首先在手抄報畫面頂部中間寫出“游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”的標題文字,并在手抄報畫面底部左下角畫出小男孩圖案。
2、再畫出手抄報畫面左側(cè)的矩形邊框,并在手抄報畫面中間點綴上云朵和太陽圖案,手抄報畫面底部畫出草叢、樹木房屋等圖案當作邊緣線。
3、接著畫出手抄報畫面右側(cè)的山體圖案充盈整體效果,并在手抄報畫面頂部左上角和右上角畫出樹葉等圖案修飾。
4、線稿畫完之后,可以上色了,手抄報畫面頂部中間的報頭文字涂上紅色,并把手抄報畫面底部的邊緣線涂上不同的顏色。
5、再把手抄報畫面底部左下角的人物涂上藍色和黑色,并把手抄報畫面右側(cè)的山體涂上紫色和粉色,太陽涂上黃色。云朵圖案涂上藍色。
6、最后在手抄報畫面左側(cè)的矩形邊框內(nèi)和右側(cè)的空白部分畫出格子線,一幅游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手抄報就繪制結(jié)束了。
游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手抄報素材
游山西運城讀華夏歷史手抄報繪畫完成之后,接下來小朋友們不要忘記在手抄報上寫出相關(guān)的文字,小編在這里分享一些和主題相關(guān)的資料,不知道寫什么內(nèi)容的小朋友們,可以參考底部相關(guān)文字,選擇合適的寫在空白格子線上即可。
一、運城簡介
運城,簡稱“運”,山西省轄地級市,位于山西西南部,北依呂梁山與臨汾接壤,東峙中條山和晉城毗鄰,西、南分別與陜西渭南、河南三門峽隔黃河相望,介于東經(jīng)110°15'—112°04',北緯34° 35'—35°49'之間,東西長201.87千米,南北寬127.47千米,總面積14182平方千米。
運城古稱“河東”,因“鹽運之城”得名,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(fā)祥地之一。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、炎帝、蚩尤,堯、舜、禹,都相繼活動在河東大地上。堯初都蒲坂,后遷平陽,舜都蒲坂,禹都安邑,中國首個奴隸制社會——夏也是在這里誕生。運城市垣曲縣的“中華世紀曙猿”化石把人類起源向前推進了1000多萬年。芮城縣的西侯渡文化遺址,是考古界發(fā)現(xiàn)的人類最早用火的實證。誕生了春秋商人猗頓、東漢末年名將關(guān)羽、初唐詩人王勃、中唐文人柳宗元、史學大家司馬光、戲曲名家關(guān)漢卿等文武俊秀,聞喜裴氏家族曾出過59位宰相、59位大將軍,史稱“將相接武、公侯一門”,形成了關(guān)公文化、根祖文化、鹽文化、德孝文化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文化。
二、歷史沿革
上古
唐堯建國、舜都蒲坂、禹都安邑以及夏的都城均在運城。
商
為九州中央冀州之地。帝王所都為中,故曰中國。祖乙自相遷都于耿(今河津)。
春秋
統(tǒng)屬晉國,晉獻公八年(前669年),晉國定都于絳(今絳縣)。
春秋戰(zhàn)國
三家分晉后,運城屬魏,魏國都城在安邑。
秦
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,設(shè)36郡,運城屬河東郡,治所安邑。
南北朝
北魏孝昌中置唐州,治所白馬城(今臨汾堯都區(qū))。
唐
為河東道,轄山西全境及河北部分地區(qū),治所河中府(今永濟)。
北宋
為陜西路永興軍路,治所京兆府(今西安市)。
宋末為河東路,轄山西大部、河北及河南部分地區(qū),至金朝未變。
元、明、清
與臨汾同為平陽府,治所平陽(今臨汾堯都區(qū))。
中華民國
民國二十八年(1939年)4月,置運城,轄安邑、襄陵、汾城、萬泉、榮河、臨晉、猗氏、曲沃、翼城、解縣、虞鄉(xiāng)等20縣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1
949年,運城、臨汾及石樓、交口成立晉南行政公署,屬陜甘寧邊區(qū)政府晉南區(qū)。
1950年,原陜甘寧邊區(qū)晉南區(qū)的運城、臨汾晉南28縣正式劃歸山西省,成立運城專區(qū)和臨汾專區(qū),運城轄1鎮(zhèn)17縣。
1954年,運城、臨汾兩專區(qū)合并為晉南專區(qū)。1970年,晉南地區(qū)撤銷,按原建制劃分為運城、臨汾兩個地區(qū)。
2000年6月,經(jīng)國務(wù)院批準,撤運城地區(qū)設(shè)地級運城市。
2022年9月,文旅康養(yǎng)城市聯(lián)盟在晉城成立,文旅康養(yǎng)城市聯(lián)盟由晉城市倡導,山西省運城市等18個地市共同發(fā)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