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詩歌,大家接觸的第一首詩歌應(yīng)該都是這首《詠鵝》吧,這是駱賓王在七歲的時候做的一首詩,非常生動又形象的描繪出了鵝的動態(tài)美和靜態(tài)美,我們雖然沒有作出這么優(yōu)美的詩句,但是我們可以用繪畫的方式來畫出我們心中鵝的樣子啊,用繪畫配上詩句,更是相得益彰,快拿起你的畫筆,和我一起來畫一幅詠鵝詩配畫吧。
詠鵝詩配畫怎么畫

1、首先畫出畫面右側(cè),在底部畫一片草地和一棵柳樹,中間畫出池塘的樣子,池塘里畫出荷花和荷葉,然后畫一只張開翅膀的白天鵝。
2、接著將池塘延伸到畫面左側(cè),在池塘里畫出荷葉與荷花,然后畫一只靜靜浮在水面的白天鵝。
3、在畫面左上方畫一個方形邊框,邊框兩側(cè)畫兩個長方形,將邊框畫成告示板形狀。
4、接下來就可以開始上色啦,將告示板兩側(cè)涂成棕色,邊框邊緣涂成淺棕色,湖面邊緣涂成淺褐色,草地涂成淺綠色,柳枝涂成綠色,湖面圖形藍(lán)色,然后在邊框里寫出詩句。
5、將柳樹的樹干涂成淺棕色,然后用深色在樹干上畫出花紋。
6、最后將白天鵝的做吧涂成紅色,荷葉涂成綠色,荷花花瓣頂部涂成粉色,這樣一幅好看的詩配畫就完成啦,趕快動手試試吧。
古詩詠鵝資料內(nèi)容
老師布置的詩配畫作業(yè),大家首先要了解這首詩的含義,根據(jù)詩句的意思才能畫出對應(yīng)的畫面,不了解詩句含義的可以先看下面的相關(guān)資料哦!
詠鵝
作者:駱賓王
鵝,鵝,鵝,曲項向天歌。
白毛浮綠水,紅掌撥清波。
一、《詠鵝》詩詞注釋
曲項:彎著脖子。歌:長鳴。
撥:劃動。
二、《詠鵝》詩句譯文
“鵝!鵝!鵝!”
面向藍(lán)天,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。
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,紅色的腳掌劃著清波,就像船槳一樣。
三、《詠鵝》創(chuàng)作背景
小時候的駱賓王,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。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。每到春天,塘邊柳絲飄拂,池水清澈見底,水上鵝兒成群,景色格外迷人。有一天,家中來了一位客人??腿艘娝嫒萸逍?,聰敏伶俐,就問他幾個問題。駱賓王皆對答如流,使客人驚訝不已。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?xí)r,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,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,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,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(chuàng)作了此詩。
四、《詠鵝》作品賞析
詩的第一句連用三個“鵝’字,這種反復(fù)詠唱方法的使用,表達(dá)了詩人對鵝的熱愛,增強了感情上的效果。
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(tài),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。鵝的聲音高亢嘹亮,一個“曲”字,把鵝伸長脖子,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。這句先寫所見,再寫所聽,極有層次。
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(jìn)中的情形,下面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。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,著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群戲水的情況。鵝兒的毛是白的,而江水卻是綠的,“白”“綠”對照,鮮明耀眼,這是當(dāng)句對;同樣,鵝掌是紅的,而水波是青的,“紅”“青”映襯,十分艷麗,這也是當(dāng)句對。而兩句中又“白”“紅”相對,“綠”“青”相對,這是上下對。這樣,回環(huán)往復(fù),都是對仗,其妙無窮。
在這組對偶句中,動詞的使用也恰到好處。“浮”字說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,一動不動。“撥”字則說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劃水,以致掀起了水波。這樣,動靜相生,寫出了一種變化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