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又被稱作“賀冬”,是華夏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并且冬至是一個非常被大家重視的日子,在我國的北方就一直有著冬至吃餃子的風俗習慣,今天小編在這里分享超級簡單的一幅冬至手抄報,有喜歡冬至的同學們可以來和小編一起動手畫一下。
超級簡單的冬至手抄報如何畫
1、首先在手抄報畫面底部中間寫出“冬至”的標題文字,并用波浪線畫出手抄報畫面底部的不規(guī)則形圖案,底部畫出餃子圖案修飾報頭文字。
2、接著在手抄報畫面上的矩形邊框,并在手抄報畫面底部右下角畫出小女孩圖案,手抄報畫面上畫出不規(guī)則形圖案修飾邊框。
3、再畫出手抄報畫面頂部左上角的不規(guī)則形圖案邊框,并在手抄報畫面底部右下角畫出山體等圖案修飾邊框線。
4、線稿繪制完成后,接下來就開始上色了,手抄報畫面底部中間的報頭文字涂上橙色和紅色,并把底部的邊緣線涂上藍色,餃子圖案涂上黃色。
5、接著把手抄報畫面上的矩形邊框線涂上黃色,并把手抄報畫面頂部的不規(guī)則形圖案涂上棕色,底部左下角的太陽涂上橙色。
6、手抄報畫面背景底色涂上藍色和紅色,右下角的小女孩涂上棕色、橙色和綠色,最后在手抄報畫面左側的橢圓形邊框內畫出格子線,一幅有關冬至主題的手抄報到這里就繪制結束了。
超好看的冬至手抄報寫什么
簡單的一幅冬至手抄報模板繪制完成之后,接下來大家就可以在手抄報上寫出相關的內容文字素材,不知道文字內容怎么寫小朋友們,可以來參考一下小編在下列分享的相關內容文字,選擇合適的文字謄抄在手抄報的空白格子線上即可。
一、冬至簡介
冬至(Winter Solstice),是中國農(nóng)歷中一個重要的節(jié)氣,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冬至俗稱“冬節(jié)”、“長至節(jié)”、“亞歲”等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中國就已經(jīng)用土圭觀測太陽,測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,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。冬至這天,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,幾乎直射南回歸線(南緯23°26')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,比南半球少了50%。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,且越往北白晝越短。冬至過后,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,而且從今天開始“進九”。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。比較常見的是,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。俗話說:“冬至到,吃水餃。”而南方則是吃湯圓,當然也有例外,如在山東滕州、曲阜、鄒城,冬至習慣叫做數(shù)九,流行過數(shù)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,寓意驅除寒冷之意。各地食俗不同,但吃水餃最為常見。
二、冬至節(jié)氣時間
1、常見日期
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,因為沒有固定于特定一日,和清明一樣,冬至日被稱為“活節(jié)”。
2、計算方法
冬至日期(東八區(qū))的計算公式:(YD+C)-L
公式解讀:Y=年數(shù)后2位,D=0.2422,L=閏年數(shù),21世紀C=21.94,20世紀=22.60。
舉例說明:2088年冬至日期=(88×0.2422+21.94)-(88/4)=43-22=21,12月21日冬至。
例外:1918年和2021年的計算結果減1日。
三、冬至歷史淵源
古代祭天據(jù)記載,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,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。[1]
《漢書》有云:“冬至陽氣起,君道長,故賀……”人們最初過冬至節(jié)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。古人認為自冬至起,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,代表下一個循環(huán)開始,是大吉之日。后來一般春節(jié)期間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習俗,也往往出現(xiàn)在冬至。冬至又被稱為“小年”,一是說明年關將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
把冬至作為節(jié)日來過源于漢代,盛于唐宋。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,周代的正月等于現(xiàn)代的十一月,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。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,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。可以說專門過“冬至節(jié)”是自漢代以后才有,盛于唐宋。
漢代以冬至為“冬節(jié)”,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“賀冬”,官方例行放假,官場流行互賀的“拜冬”禮俗。
《后漢書》記載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,不聽政,擇吉辰而后省事。”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,軍隊待命,邊塞閉關,商旅停業(yè),親朋各以美食相贈,相互拜訪,歡樂地過一個“安身靜體”的節(jié)日。
魏晉六朝時,冬至稱為“亞歲”,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(jié)。唐、宋時期,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,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,百姓要向父母尊長祭拜。宋朝以后,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(jié)慶活動。明、清兩代,皇帝均有祭天大典,謂之“冬至郊天”;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,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,就像元旦一樣。